傅朝峰加快进度将面点装好,然后蹲到傅懋曦身边开始生另一个灶火的火。
火烧起来后,转头看着傅懋曦,十分郑重地说。
“小曦,你和爷爷一起来添柴好不好?”
傅懋曦点头,随即捡起一根干树枝填进去。
两人很快就把锅烧热了,李文新开始做火烧,随着一个个香气扑鼻的火烧出锅,傅懋曦有些馋,紧紧盯着出锅的烧饼,两眼放光。
傅朝峰正和李文新聊着村里的八卦,见傅懋曦突然不添柴了,有些奇怪,抬眼一看傅懋曦的样子,有些好笑,“文新啊,你看咱们小曦像不像个小馋猫,”
李文新听见这句,低下头看着傅懋曦,也乐得不行,想了想,在出锅早一点的烧饼上,掰下来一小块,撕成细小的块块,放到傅懋曦吃饭的专用小碗里,弯腰递给傅懋曦。
“快吃吧,小馋猫。”
傅懋曦双手捧着碗,认真低头干饭,还没等傅朝峰夫妻俩把那家的事说完,就举起一干二净的碗,“奶奶,果果吃完了。”
李文新接过傅懋曦的碗,“还吃不吃了?”
傅懋曦猛点头,“吃,太好吃了。”
傅朝峰两人都笑,李文新又给掰下了更大的一块,然后继续撕成细小的块块,递给傅懋曦。
“谢谢奶奶。”傅懋曦捧着碗道谢,继续低头吃饭。
当傅懋曦再次吃完时,李文新没等她喊,就提前问,“还吃不吃啦?”
傅懋曦抱着碗,看向一边冒着蒸汽的蒸笼,坚定摇头。
“果果不吃烧饼了,要吃馍馍。”
傅朝峰看看墙上的时钟,“那还要等半个小时,才能把馍馍吃嘴里,果果还要等吗?”
傅懋曦坚定点头,“等馍馍。”
两人笑笑,也不劝她,继续边聊天边做火烧。
等包子馒头也开始出锅时,烧饼都已经做完了,而傅懋曦则拿到了第一个出锅的豆包,她捧着碗,应了一声身后的叮嘱,就一蹦一跳地跑到了门口。
傅懋曦把碗放到了门口的小石凳上,然后开始用手撕豆包的皮,先是一分两半,然后把其中一半的红豆馅挤出来,然后开始慢条斯理地撕着面皮。
傅懋曦正撕得认真,小道上突然传来摩托的声音,傅懋曦端起小碗,站在门边看向来人。
正是赶集回来的傅崇州和齐兰,傅崇州一直把车开进了院子,傅懋曦跟在后面蹦跳着奔到两人身边。
傅崇州将傅懋曦抱起来,和傅懋曦抵了抵头,然后看着傅懋曦手里的碗,“豆包好吃不好吃啊?”
傅懋曦抓起还没撕成小面块儿的另一半豆包,递到傅崇州嘴边,“好吃,爸爸也吃。”
傅崇州顺势咬下一口,三两下吞进肚里,赞了一句,“真香。”
然后转头看着从车斗里下来的齐兰,“兰兰,来尝尝咱妈蒸的豆包馍。”
齐兰走到傅崇州身边,也不嫌弃,就着傅懋曦的手,将剩下的豆包吞进嘴里,腮帮子鼓得满满的,等咽完后,举了个大拇指,“咱妈手艺真不赖。”
李文新和傅朝峰忙活完,一人端着一个竹簸箕从灶火出来,李文新看着两人笑着说,“崇州,兰兰来吃馍,晌午咱就不烧汤了,吃点馍,喝点茶,等后半场儿了,咱早点烧汤。”
李文新端的簸箕要小一些,装的都是烧饼,傅朝峰端的就大一些,装满了不同的蒸馍,有豆包,有包子,有馒头,还有枣花馍,两人一前一后走着,将簸箕放到了吃饭的桌子上,就进屋找热水瓶了。
傅崇州和齐兰自然也不能光看着,帮着拿水杯,等收拾妥帖后,一人搬了一个小凳子,坐在房檐下,晒着日头,都是一手拿馍一手端茶,边吃边喝,好不惬意。
傅懋曦则是慢慢啃着自己的小豆包,等吃完后,就搬着小凳子,坐到齐兰身边晒暖。
几人吃过饭,你一件我一件,很快就把摩托上的东西拿下来了,放到合适位置后,就各干各的事去了,傅崇州领着齐兰母子俩去了同辈的发小马艳西家。
刚进门傅崇州夫妻俩就被来了有一会儿的同辈人,分别按在了两张麻将桌边的椅子上,男一桌,女一桌,分工明确,周围还有看牌的人,整个屋子加起来要有十多个人。
傅懋曦理所当然地被晾在了一边,在屋里转了一圈,见都是大人,只好出了屋门,刚出门傅懋曦就瞧见了几个意料之外的人。
傅懋曦仔细辨认着几个小孩儿的五官,依稀都还能看出日后的模样。
那堆小娃娃也瞧见了傅懋曦,为首的是5岁的马金钊,而后则是4岁的马嘉宁,3岁的马思启以及和傅懋曦同岁的马傲轩和马尚骐。
这五个人傅懋曦都认识,前世初中前,都还玩得不错,到现在傅懋曦都还记得五六岁时,一群人拿着各自买的塑料枪,满村子疯跑着打什么枪战,时常跑了半个村子都看不见一个人,只不过后来随着年纪的增长,慢慢就疏远了。
现在的他们并不认识,傅懋曦记得她真正意义上打进这一辈的同龄人中,是前世,缠着那时已经来傅家的哥哥,才融入了这个小团体里,而现在双方都没有说话,互相看了几眼,马金钊就领着人出了马艳西家的院子。
最后出门的马傲轩回头看了一眼傅懋曦,顿了一下脚步,然后跟着其余几个人出去了。
傅懋曦没有跟上去,她这小胳膊小腿儿的,跟上去估计也追不到,而且人家一群人现在没一个和自己认识的,跟上去也没什么好说的。
只不过看到马傲轩,傅懋曦这才想起自己,是不是应该找一找前世的好闺蜜,住在村子靠北方向的路景怡。
想到这儿,傅懋曦进屋走到齐兰腿边,抱住齐兰的腿。
“妈妈,我能自己出去玩吗?”
齐兰摸摸傅懋曦的头,“果果自己出去玩的话,会迷路的,迷路了就找不到爸爸妈妈了。”
傅懋曦摇晃着齐兰的腿,试图证明自己,“不会的,回家要走村里第八排的过道,门口有两个大石凳子的就是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