闵执宜已经有段时间没见萧文渊了,自从南方大旱,他便开始没日没夜的忙碌,已经几个月未进后宫,就是宫中嫔妃去养心殿送些吃食补品也不一定能见的着人,最近的一次也不过是在重阳晚宴上瞧了瞧,现在看来,比那时好像又清减了些。
闵执宜便忍不住劝道:“皇上忧心国事,也要注意自己的身子,若是您倒下了,百姓们又能去依靠谁呢?”
谈到这里,萧文渊也不禁叹道:“南方灾情严重,已然波及几个州府,朕如何能放心的下。想朕登基以来,先有水患,现今又是大旱,外面都已有谣言,说朕德不配位,不受天佑了。”
闵执宜作为一个曾经的现代人,自然不信这些,“此言其心可诛,如何能信?皇上可查出是何人所为?”
“源头自然已不可查,不过经手之人倒是有迹可循。”萧文渊似不想再说,便转了话题,“近日让陈嬷嬷和田嬷嬷守着小六吧,现在外边不太平,宫中便也难以平静。”
六皇子除了乳母外,本还应该有个教养嬷嬷,闵执宜一直是让田嬷嬷跟着六皇子的,而陈嬷嬷则和云儿一起管理永寿宫,现在萧文渊如此说,闵执宜自然不会拒绝,“臣妾知道了。”
萧文渊向来不会无的放矢,现在提这一句,让闵执宜不由担心宫中是不是会有事发生,只是也不好细问,只能自己心中暗暗留意......萧文渊也未多待,陪着闵执宜说了说话,便回养心殿了。
如此风平浪静的又过了几日,文竹之事倒是有了进展,在慎刑司的严审之下,文竹吐出个御花园中打理花草的管事小孟子。
据说是,小孟子以她宫外家人的性命作威胁,让文竹将带病之人的衣物混入五皇子的衣物中。五皇子现在才三岁多,向来体弱多病,若是不慎染病,恐有性命之忧。至于小孟子身后的人,文竹并不清楚。
而等皇后派人去抓这个小孟子时,人已经在自己住处上吊,尸体都凉透了,线索至此似乎是断了。不过,隔了一日,宫中却传出这个小孟子是慧昭仪的同乡,以前曾受过慧昭仪的恩惠,这下慧昭仪可就不清不楚的背上谋害皇子的罪名......
等到众人再次去坤宁宫请安时,虽明面上未说什么,暗地里却免不了对慧昭仪指指点点,毕竟是皇长子的母亲,谁都不信她心里没点想法。何况,三皇子已满十岁,而五皇子不过个三岁的小儿,身子又不怎么好,哪天若是有个万一,三皇子可比尚且年幼的四皇子、六皇子和七皇子更有赢面......
大家各怀心思,皇后却没什么表示,一如平常的对待慧昭仪,倒让慧昭仪破天荒的开口恳求道:“皇后娘娘明鉴,臣妾自知身份低微,能侍奉皇上皇后娘娘左右已是大幸,不敢有一丝非分之想。那个御花园的管事,确实是臣妾的同乡,可臣妾与他从无往来,至于说臣妾曾帮助过他,那不过是随手为之,臣妾早就忘了,除此之外,再无联系,还请娘娘明查。“
皇后还未开口,和妃倒是先说话了,“慧姐姐也太急切了些,昨日宫中才传出的话,今日姐姐就急巴巴的找皇后娘娘做主,现在事关五皇子,就是姐姐不说,娘娘也一定会查明真相,你这样一说,倒像是......逼迫一般。“
慧昭仪闻言,自然诚惶诚恐,但苦于笨口拙舌,只能翻来覆去的道:“皇后娘娘明鉴,臣妾绝无此意!“
而与和妃相对而坐的愉妃见此,“和妃好利的一张嘴啊!不过三言两语便定了慧昭仪以下犯上的罪名,慧昭仪这样老实本分的人,也只能哑口无言了。“
和妃自然不会坐以待毙,“愉妃娘娘说笑了,臣妾不过仗义执言罢了,后宫嫔妃们的赏罚都是由皇后娘娘定夺,哪里轮得到臣妾插嘴呢?“
“和妃背靠蒙古,又得皇上的宠爱和皇后娘娘的青睐,就是要定咱们这些旧人们的罪,咱们又能说什么呢?“愉妃以退为进,一下子把和妃拉到众人的对立面去了。和妃虽然尚未有子嗣,但确实十分得宠,或多或少的分薄了众人的宠爱,又怎能不招恨呢?
一直端坐上首的皇后,见愉妃和和妃有些闹的不可开交,便示意身后的青黛,“快扶慧昭仪起来。“拉回了先前的话题,“你是怎样的性子,本宫如何不清楚?本宫从未说过不信你,你不必如此惶惶不安,一切待查明后自会真相大白。“
皇后都这样说了,慧昭仪自然只能谢恩退下了......
闵执宜心道:皇后说的如此好听,不过是些官话,且这件事已经死无对证,还不知道日后能不能有所转机。而且三皇子已经有十岁了,按例皇子年满十二,便能上朝听政,虽然不能期望十二岁的孩子能在朝中做出什么建树,但这一举动却是意义非凡的。
但一个生母可能谋害嫡子的皇长子,是否能顺利入朝,是否能得到朝臣们的支持,还未可知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