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钰澜虽有些不自在,可也没有表现出来,而是郑重其事的看着嬴政说道:“陛下与太子殿下都已知晓这世界的构造与分布,陛下也决定要横扫之。而若想横扫世界,就必须先安内,让大秦领地内所有子民彻底臣服……不然恐会……”
“小澜所指乃是百越之地吧!”嬴政瞬间懂了他的意思。虽然百越已是大秦的疆土,可那边的原住民却没有真正的臣服,不然自己也不会派任嚣,赵佗率五十万大军镇守驻扎。
“陛下圣明。”张钰澜点到为止,她知道嬴政肯定听懂了她的意思,张钰澜之所以会如此说,是因为她知道百越真正被彻底征服是在汉武帝时期,现在这个时候,百越只是表面上臣服而已。
若是大秦出兵攻打匈奴,大月氏等地,那么百越很有可能会趁机发起反叛!还有一些六国余孽也都躲藏在百越之地,等待时机反秦!
“可这百越之地炎热无比,瘴疠未开,森林密布,而百越原住民却早已习惯,他们退守偏僻的山区、森林,避开大秦的统治管理占山为王,进可攻退可守,大秦的军队始终无法彻底征服。”嬴政叹息一声。
大秦南征百越是付出了非常惨烈的代价的,百越地广人稀,囊括江浙一带的吴越。江西一带的赣越、扬越。福建、浙南一带为闽越、东瓯。广东一带为南越,广西一带为西瓯。还有越南一带为骆越。
因为百越之地皆是山峦叠嶂,瘴气丛林交错,大秦虽然在前期迅速发兵杀掉了几个百越之君,占据几个大型的据点,可并不代表征服了百越,而秦朝已经被卷入了战争的泥潭。
前面已经说过,百越之地,炎热无比,瘴疠未开,森林密布,百越人自古生活在此,早已适应其环境。而秦军初来乍到,他们根本不可能马上适应这里的环境和生活!
而秦军占领一些大型城镇和水路交通要塞后,百越人就退守森林,和秦军开始了游击战。这样一来就导致秦军不能迅速的结束战争,而粮食供应也就会出现问题!
果然在百越人的游击战下,秦军出现了大麻烦,“士卒劳倦,越乃出击之”。百越人根本不需要进攻秦军的阵地,他们只需要切断秦军的交通路线,就能够将秦军困死在南越。
结果自然是百越人的反击非常成功,他们“相置桀骏以为将而夜攻秦人,大破之。”“杀尉屠睢,伏尸流血数十万。”
那一战,秦军死伤特别惨重。而残余的秦军只能在据点等待援军和粮草到来,“进而不得退”,处于被包围的状态中。
秦军之所以出现如此的窘困局面,不是因为秦军战斗力低下,而是秦军深入森林密布的珠江流域,气候不适应。当然最主要的是粮食补给跟不上。
没有粮食再勇猛的士兵军队都无法战斗,所以历来征战,粮草才是重中之重!
在古代,粮食的补给到底有多困难?北宋科学家沈括在《梦溪笔谈》里留下了一篇关于军队粮食运输的文章。这篇文章提到古代平均每个民夫可以背六斗米,带五天的干粮。
如果这位民夫供应一个士兵,那么只能维持18天,如果是三个民夫供应一个士兵则可以维持31天。而三个民夫供应一个士兵,已经达到了徭役的极限了。
如果出动10万士兵去打仗,那么其中3万士兵要保护粮草辎重,真正上战场的只有7万人。另外,还需要派遣30万民夫进行粮草运输。
可见,军队打仗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消耗。如果战争的距离太远了,那么这个粮食的消耗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!因为运输粮食的途中民夫也是需要消耗粮食的,所以为什么说之前的大秦粮食匮乏,赋税那么沉重,而平民百姓饿死不知何几!大部分粮食都用在了征战之中!
想要打赢百越之战,只有先解决这粮食运输的问题。而嬴政就想到了一个办法,那就是水运!
而百越之地水系发达,以广州为中心,船只可以到达两广的所有重要城市。只要秦军能够将粮食水运运输,那么秦军就能在广州长期驻扎。
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之间隔着五岭,这里地形非常的复杂,在这个时代开凿一条运河无疑是个极其浩大的工程。但是嬴政下定决心,排除万难,派遣大批民夫到了桂林兴安一带,开凿一条叫做【灵渠】的运河!
公元前214年,灵渠开凿完成,灵渠全长只有30公里。而后嬴政派任嚣为主将,赵佗为副将再次攻打百越之地!
这次战役因为有了源源不断的粮食补给而非常顺利的获胜!大秦在珠江流域建立了南海郡、桂林郡、象郡三个郡控制百越周边领地。至此,大秦完成了对南越表面上的统一。
因为光是军队镇压是无法彻底征服百越的,于是大秦开始大规模地向百越移民。“发诸尝逋亡人、赘婿、贾人”,他们在大秦建立的据点进行开荒耕种,为大秦提供粮食。
按照设想,这些移民不断开发荒地,破坏森林,使得百越人的生活空间不断被压缩,最终达到完全征服百越的目的。不过,秦朝太短命,无法实现这个目的!所以真正彻底征服百越之地是在汉武帝时期!
而张钰澜目前所担忧的也正是这个问题,如果不彻底征服百越之地,驻扎在南越的五十万大军就撤不回来!大秦也将面临内忧外患之境,因为百越的那些越人可都在虎视眈眈的盯着大秦呢!
“陛下,如今之计,只能先暴力摧毁百越那些原住民,让其彻底臣服!”张钰澜认为有了这炮弹,那些百越人就算躲在深山里也无妨,直接把他们轰炸出来!
“不错,杀一儆百,不服从者杀无赦!”嬴政帝王霸气全开!很是赞同张钰澜的想法!
“父皇准备派何人前去百越之地?”扶苏居然也没有反对。
“陛下,臣请缨前往!”张钰澜直接躬身行礼,主动请缨。